網頁元素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文字(這里說的文字是那種可編輯的文字形式,而非圖片中的文字效果),一般情況下,頁面文字占用了頁面80%以上的比重,關于這些文字的設計要點主要包括:字體、字號、顏色、背景、行長、行高等等。
字體
襯線體(serif)就是帶有襯線的字體,筆畫粗細不同并帶有額外的裝飾,開始和結尾有明顯的筆觸(如下圖)。常用的英文襯線體有Times New Roman和Georgia,中文即是我們在windows下最常見的宋體。
非襯線體(sans serif)就是無襯線裝飾,筆畫粗細無明顯查差異的字體。Arial、Helvetica、Verdanad都是我們熟悉的英文非襯線體,中文有微軟雅黑和mac下默認的中文-華文細黑。
字號
襯線字體筆畫有粗細之分,很小字的情況下細筆畫就被弱化,受限于電腦的分辨率,10-12px的襯線字體在顯示器上是相當難辨認的(見下圖);同字號的非襯線體筆畫簡潔而飽滿,更適于做網頁字體。
如今隨著顯示器越來越大,分辨率越來越高,經常會覺得看12px的文字有點吃力,做為設計師也會不自覺的開始大量使用14px的字體,而且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使用15、16px甚至18px以上的字號做正文文字。大字號的使用,對英文字體來講,襯線體的高辨識度和流暢閱讀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。中文宋體在顯示14號以上字體時,單線條大字總是看上去有些單薄不那么協調,特別是這款點陣字在ClearType強制平滑顯示狀態下尤其顯得模糊不清。微軟雅黑就是微軟在這個字體顯示問題上的解決方案。
行長
我們隨手拿起一本書或者一份報紙,數一數每行的文字,一般情況下都不會超過40個漢字。這是因為如果每行文字過長,讀者會不停的轉動脖子,感到疲憊的同時也會降低閱讀效率;目光從行尾移至下一行首,也很容易串行,影響讀者瀏覽文章的節奏。這點同樣適用于網頁上的文章閱讀。由于顯示器是橫向的,我們更要注意劃分閱讀區域。
文本寬度控制在450-700px為宜,此范圍內參照字號大??;
間距
通過設置間距,我們就可以控制文字的密度。如果每行間距太小,與文字過長一樣,讀者瀏覽文章時也容易串行;如果行距過寬,閱讀時就會感覺文章不夠連貫。
間距沒有固定的值,通常是根據字體大小來定義的。在word里我們??吹诫p倍行距、單倍行距和1.5倍行距的選項。網頁上行距的單位常用em來表示,不管是中文網站還是英文網站,大家多喜歡用1.5em-1.8em的行距。以1.6em的行距為例,字號16px的字,行距就是25.6px。
1.5-1.8em的行距的確是非常適于閱讀的文字密度。
關于段距,我們要考慮一下具體實際情況。比如文章篇幅較短,就不需要很寬的段距;二文章篇幅很長,特別是那些偏學術的比較枯燥的文章,就要多利用段距把握文章的節奏,給閱讀者喘息和思考的機會,且使文章更有層次和可讀性。
背景
白色是全頻光,全放射光對人眼睛的最有刺激,所以很多印刷品讀物的紙張都選用乳白色或者淡黃色的紙張。由于顯示器本身就發光,所以同是純白色背景的文字,在電腦上比在紙上閱讀會使眼睛更容易疲乏,另有研究表明:在電腦上閱讀只有在紙上閱讀速度的78%,閱讀效率大大減低。因此,為了提高頁面瀏覽的舒適度和效率,越來越多的頁面采用淺灰色和淡黃色做為頁面背景。
© 致遠 2020-01-28,原創內容,轉載請注明出錯:網頁設計中的文字設計要點